2021年,中央電視臺文化類綜藝節(jié)目《典籍里的中國》廣受好評。節(jié)目第一集將目光聚焦在了經(jīng)典《尚書》。為什么選擇《尚書》作為節(jié)目的開篇?是因為《尚書》素有“政書之祖,史書之源”之稱。打開這本書,我們可以追溯華夏文明的源頭。
觀成敗,鑒得失,
明是非,知興替。
優(yōu)秀的國學典籍,
既是中華民族的共享記憶,
也是我們與歷史的精神接續(xù)。
國學典籍,
是中華文化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,
能永遠給予中華兒女精神滋養(yǎng)。
第25期【劍圖國學課堂】
帶領大家走進國學經(jīng)典《尚書》,
感悟傳統(tǒng)典籍蘊含的深刻內涵和人生智慧!
2021年,中央電視臺文化類綜藝節(jié)目《典籍里的中國》廣受好評。節(jié)目第一集將目光聚焦在了經(jīng)典《尚書》。為什么選擇《尚書》作為節(jié)目的開篇?是因為《尚書》素有“政書之祖,史書之源”之稱。打開這本書,我們可以追溯華夏文明的源頭。
下面,
掃描下方二維碼,
一起走進《尚書》吧~
何謂“尚書”
《尚書》,最早書名為《書》。“尚”即“上”,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,分為《虞書》《夏書》《商書》《周書》。因是儒家五經(jīng)之一,又稱《書經(jīng)》。現(xiàn)在通行的《十三經(jīng)注疏》本《尚書》,就是《今文尚書》和《偽古文尚書》的合編本。現(xiàn)存版本中真?zhèn)螀搿K恢北灰暈橹袊饨ㄉ鐣恼握軐W經(jīng)典,既是歷代帝王的教科書,又是貴族士大夫必修的“大經(jīng)大法”,在歷史上很有影響。
如今故宮太和殿掛著一塊乾隆皇帝書寫的“建極綏猷”的牌匾,就與《尚書》密切相關。“建極”源自《尚書·洪范》,《洪范》篇講述了九條治國大法,其中第五條“建用皇極”,就是建立王道的最高原則;“綏猷”源自《尚書·湯誥》,其中說到“惟皇上帝,降衷于下民。若有恒性,克綏厥猷惟后”,意思是說上天賦予了民眾善性,順著這種善性來安撫教化,就是帝王之道。
尚書的守護
《尚書》在傳承的過程中,也是命運多舛,困厄重重,歷經(jīng)無數(shù)學者先賢代代相守方能一脈相承。伏生就是《尚書》的守護者,是《尚書》得以傳承的關鍵人物和典型代表。
秦末動亂,書籍遭劫。為了保護典籍,伏生帶著家藏的《尚書》從咸陽運回山東老家。途中他的妻、子為保護《尚書》犧牲了自己的生命。伏生歷經(jīng)艱難,終于把《尚書》帶回山東,埋在家的墻壁里。等到天下安定,才挖出來重新整理,后來通過講解傳授的方式使其不斷傳播,薪火不滅。
《尚書》約成書于3000年前的戰(zhàn)國時期,距今年代久遠。它文辭曲折,深奧難懂,讀過的人或許不是太多。可盡管如此,出自這部經(jīng)典并為我們沿用至今的成語依然有很多。接下來,我們一起讀《尚書》,悟成語!
《尚書》中的成語
原文:“與其殺不辜,寧失不經(jīng),好生之德,洽于民心。”
——《尚書·大禹謨》
好生之德
釋義:是指愛惜生命、不好殺戮的美德。
原文:“克勤于邦,克儉于家。不自滿假,惟汝賢。”
——《尚書·大禹謨》
克勤克儉
釋義:形容一個人非常勤勞,生活又很勤儉。
原文:“若網(wǎng)在綱,有條而不紊。”
——《尚書·盤庚》
有條不紊
釋義:比喻做事非常細心,井井有條,一絲不亂。
原文:“王來自商,至于豐,乃偃武修文,歸馬于華山之陽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——《尚書·武成》
馬放南山
釋義:天下太平,兵戈無用。現(xiàn)經(jīng)常比喻馬虎大意,沒有絲毫防備。
原文:“滿招損,謙受益,時乃天道。”
——《尚書·大禹謨》
滿招損,謙受益
釋義:驕傲自滿,必然會受到損害;謙虛謹慎,一定會得到益處。
原文:“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!”
——《尚書·皐陶謨》
巧言令色
釋義:花言巧語,假冒和善,討好別人。
不忘來時路,方知向何行。
從這個意義上說,
讀《尚書》的目的是
知先賢治政之本、
知朝代興廢之由、
知個人修身之要。
有冊有典,以史鑒今,
此乃中華民族之幸事。
閱讀推薦
《尚書今注今譯》
簡介:本書由出版大家云五先生主編,力邀學風嚴謹、學術縝密的文化名家屈萬行注、譯、釋。博采歷代注本,旁搜學界新知,是國學研究領域的珍品,出版至今已再版二十余次,深得學界贊譽。書中內容以屈萬里著《尚書釋義》為藍本,力求在信達雅的前提下更加簡潔明了、通俗易懂,適于大眾讀者和青少年學生閱讀。
組織機構
主辦單位:梅州市劍英圖書館
支持單位:上海川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終審:李漢興
初審:吳慧玲、鐘鴻圣
編輯:葉舒婷
供稿:何綺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