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文化歷史悠久,內(nèi)涵豐富,
能夠代表中華文化的符號數(shù)量眾多,
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,
一定非漢字莫屬。
這不僅因為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,
更是因為漢字本身就是中華文化
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。
幾千年來,
漢字與中華文化相伴而行,
共同譜寫了中華文明的不朽篇章。
第22期【劍圖國學(xué)課堂】
帶領(lǐng)大家遨游漢字世界,
探尋漢字之美,
領(lǐng)略中華文化的無限魅力!
“離離原上草,一歲一枯榮。
野火燒不盡,春風(fēng)吹又生。”
這首白居易的《草》,
既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惜別之情,
又可看作是一首野草頌,
抑或一首生命贊歌,
贊揚了如野草一般頑強的生命力。
今天,我們將通過“草”的漢字小故事,
帶大家感受生命之美。
微信掃描上方二維碼,
即可觀看漢字“草”的故事~
【漢字“草”知多少】
草,漢語常用字,最早見于甲骨文。甲骨文的“草”,非常生動形象,就和我們見到的小草一模一樣。
商周金文中,“草”字的形象變化不大,其基本形態(tài)仍舊是一棵小草。
發(fā)展到小篆,“草”字的字形發(fā)生了一點變化,變成了兩棵并排的小草。
后來,人們?yōu)榱烁玫赜涀∵@個字,就在原有的基礎(chǔ)上增加了一個表示讀音的聲部——早,其他的筆畫也被簡化,于是“草”有了今天的雛形。
再后來,在人們的使用過程中,草字頭進一步被簡化,于是我們今天熟知的“草”就誕生啦!
基本釋義
草的本義是草本植物的統(tǒng)稱,但我們中華的漢字博大精深,除了本義,它還可以引申出很多衍義。
1. 指山野、民間。如:草賊
2. 卑賤。如:草民
3. 雌性的(多指家畜或家禽)。如:草驢
4. 馬虎;不仔細。如:潦草
5. 初步的;非正式的。如:草案
6. 草稿;文案。如:起草
7. 打稿。如:草擬
8. 漢字字體的一種。如:草書。
9. 姓氏。
【關(guān)于小草的古詩】
小草雖然平凡,
但是卻擁有無比強盛的生命力。
它就像我們的廣大勞動者,
不攀天高,不怨地薄,
只要給點陽光和空氣,
就深深地扎根于土地,
不離不棄地快樂生活。
所以,自古以來,
人們愛小草,詩人尤愛小草。
接下來,
讓我們一起讀一首關(guān)于小草的古詩,
從中感受可貴的“小草”精神。
城南
宋代 曾鞏
雨過橫塘水滿堤,亂山高下路東西。
一番桃李花開盡,惟有青青草色齊。
詩人通過桃花、李花容易凋謝與小草青色長久的生命力做對比,歌頌了小草雖樸實無華卻強大的生命力。
【科普講堂:奇葩小草】
山羊吃草,熊貓吃竹子,這是大家早已習(xí)慣的常識。但如果我告訴你,熊貓吃草呢?你是不是會大跌眼鏡?其實,竹子雖如樹一般身形高大,卻也同屬于草類,這是由它的形態(tài)和生長周期決定的。除了竹子,大自然中,這樣奇奇怪怪的草還有很多。
千歲蘭
它名字中有“蘭”,但全身只有兩片肥厚的葉片和一根粗壯的莖,是世界上最耐旱的草,可以在長達5年的干旱的環(huán)境中生存,最長可以存活1500年。
復(fù)活草
復(fù)活草,草如其名,具有死而復(fù)生的神奇能力。它能在缺水的干旱環(huán)境中將自己“封印”,葉片蜷縮成球,并且開始干枯,就像一株死去的草一樣,但只要吸收到一丁點的水分,它就會馬上恢復(fù)生機,重新變綠。
捕蠅草
捕蠅草,相信大家或多或少聽說過這個名字,它是所有草類植物中唯一以肉為食的草。它的頭部長有類似補獸夾的葉片,當(dāng)蒼蠅或者蜻蜓等小昆蟲無意間落在上面,它就會立馬收緊葉片,分泌“消化液”,從而將小蟲吃掉。
大千世界,一花一世界。
小小的草,即使平凡,
也生生不息。
愿我們所有人,無論逆境順境,
都擁有“小草”精神,
不拋棄、不放棄,向上生長。
支持單位:上海川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【閱讀推薦】
館藏地點:梅州市劍英圖書館少兒部
索書號:I287.7/434
簡介:你想知道那些奇特而又有趣的植物嗎?你想了解捕蠅樹是怎樣捕蠅、哈哈笑樹為什么會笑、豬籠草為什么會吃昆蟲、玉米寶寶為什么長胡子嗎?快翻看這本《害羞的小草》吧!書里的40篇童話,將讓你“目睹”蛾寶寶是怎樣變成小草、滅火樹怎樣滅火、小藤蘿怎樣爬上高樹、蒼耳和鳳仙花怎樣傳播種子、植物怎么出汗……讓你流連忘返!
終審:李夢霞
初審:吳慧玲、鐘鴻圣
編輯:葉舒婷
供稿:潘綺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