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覽
道
德
典
范
他,老驥伏櫪、意氣風(fēng)發(fā)
花甲之年踏上荒山改造之路
他,清廉履職、甘于奉獻(xiàn)
忘我工作只求改善家鄉(xiāng)生態(tài)面貌
他,志在為民、心向未來
艱苦奮斗只愿為百姓開墾夢想
在山禿水枯的大亮山
他種下的不僅是國土上的廣袤綠洲
更是民族未來的星星希望
念黨恩 敬國魂
致敬中華筑夢人之
“綠了荒山,白了頭發(fā)”的種樹書記
楊善洲
1988年,先后任云南省施甸縣委書記、保山地委書記的楊善洲同志退休,他謝絕了在昆明市安享晚年的機會,回到家鄉(xiāng)施甸專心植樹造林。
楊善洲選中了距施甸縣東南約50公里、平均海拔2200多米的大亮山。
上世紀(jì)六七十年代,由于大規(guī)模毀林開荒,原本翠綠的大亮山生態(tài)遭到極大破壞。“山不綠,地瘦薄,這是山里的窮根子”,楊善洲決心改變家鄉(xiāng)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造福當(dāng)?shù)厝嗣瘛?/span>
攻克百般難 荒山換新顏
“好一個大亮山,半年雨水半年霜”,開始辦林場那幾年困難很大。山上沒有住處,楊善洲就用樹杈和油毛氈搭窩棚。
山里風(fēng)大雨多,窩棚不到半年就爛了,他就領(lǐng)著大家一邊造林,一邊建房。1999年11月,楊善洲手提砍刀修樹枝時踩到青苔滑倒,左腿粉碎性骨折,可他半年后又拄拐杖堅持爬上了山。
沒有樹苗時,楊善洲就帶上工具四處找樹苗。每年的端陽花市有很多果核,楊善洲就發(fā)動林工們到街上去撿。
多少年后,曾經(jīng)的小果核逐漸長成了大果樹。二十二年辛勤耕耘,楊善洲帶領(lǐng)廣大群眾,植樹造林5.6萬畝,讓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綠裝。
最寶貴的遺產(chǎn)
2009年,楊善洲把價值3億元的大亮山林場無償移交給國家。他說自己只是代表國家和群眾在植樹造林,實在干不動了所以物歸原主。
2010年,楊善洲告別人世,他植樹造林22載,直到生命最后一天,留下了一片造福后代的綠洲。
致敬種樹書記楊善洲
也致敬不朽的希望
與永遠(yuǎn)年輕的夢
長按識別下載
了解更多百年人物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