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愛的讀者們:
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,我們依然懷揣著對古老智慧的深深敬意。梅州市劍英圖書館,作為客家文化與知識的守護者,榮幸地邀請您一同參與“書藏有象 智化無窮”梅州市劍英圖書館2024年中華傳統(tǒng)曬書系列活動之“客家記憶——文獻里的梅州”第一期。在這里,我們將帶您走進一段段塵封的歷史,感受那些珍貴古籍文獻中的智慧與韻味。
館藏特色古籍,智慧的時光機
古籍文獻是中華文化的活化石,它們承載著千年的智慧,記錄著先人的思想與創(chuàng)造。今天,我們精選了三部特色古籍,通過概述的方式,帶您一睹這些珍貴文獻的奧秘。
光緒嘉應州志
《光緒嘉應州志》三十二卷(清)饒集蓉、溫仲和輯,清光緒二十四年刻本,現(xiàn)存十四冊。裝幀形式:線裝,版框:18.9×14.6cm,半葉十二行,每行字數(shù)不等,黑口,四周雙邊,無魚尾,無書耳。
《光緒嘉應州志》是記述嘉應州(今梅州)最完整的一部資料性志書,全志共14本,32卷,內容包括嘉應州的歷史沿革,山川,城池,古跡,水利,物產,方言,禮俗,以及人物,藝文,叢談等等。當時饒集蓉、溫仲和在七十多位工作人員的配合下,完成了這部七十多萬字的巨著,為梅州的存史,資治,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
溫仲和,字慕柳,別號柳介,清道光二十九年(1849年)生,是梅縣松口鎮(zhèn)大塘人。他從小天資聰穎,勤奮好學,頗得時人稱贊,是清代著名學者陳澧的門生,光緒十五年(1889年)丙戌科進士,欽點翰林庶吉士,散館,授翰林院檢討,精通經、史、音韻。光緒二十年(1903年)到潮州金山書院講訓詁學,后任潮州金山書院院長,潮州中學堂總教習,開創(chuàng)嶺東考據(jù)學的風氣。光緒三十年(1904年)溫仲和病逝于家鄉(xiāng),終年56歲,溫仲和是著名的學者,教育家。
他逝世后,愛國詩人丘逢甲在他的墓志銘中寫道:“制行則古之君子,講學則今之通儒也!”并稱他是“舊學界之經濟學家,新學界之教育家”。
人境廬詩草
《人境廬詩草》十一卷(清),黃遵憲撰,鉛印本,現(xiàn)存四冊。裝幀形式:線裝,版框:16×12.4cm,半葉十行,每行二十一字,白口,四周單邊,單黑魚尾,無書耳。
黃遵憲(1848年4月27日-1905年3月28日),漢族,字公度,別號人境廬主人,廣東嘉應州(今廣東梅州市)人,清朝大臣、愛國詩人、外交家、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、文學家、史學家、民俗學家,梅州八賢之一。
黃遵憲晚年自輯《人境廬詩草》十一卷,收錄1864至1904年間編年詩六百余首,清新之風,一掃舊體詩的陳腐暮氣,成為近代詩成熟的重要標志。個人作品還有《己亥雜詩》《己亥續(xù)懷人詩》《朝鮮策略》《治法》《人境廬集外詩輯》等,被譽為“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”、“近世詩界三杰”之冠。
紅杏山房詩鈔
《紅杏山房詩鈔》四卷(清),宋湘著,清嘉慶六年(1801)刻本,現(xiàn)存四冊。裝幀形式:線裝,版框:27.4×15.5cm,半葉八行,每行二十一字,白口,四周雙邊,單黑魚尾,版心有字,無書耳。
《紅杏山房詩鈔》詩別集,含《燕臺賸瀋》《南行草》《滇蹄集》《豐湖漫草》《續(xù)草》《不居易齋集》《漢書摘詠》《后漢書摘詠》等集。《紅杏山房詩鈔》以同情人民、反映現(xiàn)實之作居多。如《灌花吟》,表現(xiàn)了詩人對灌花童子的憐憫之情;《買魚歌》寫官吏對漁民的巧奪豪取和欺壓,使?jié)O民不愿賣魚給宋湘,懷疑他是污吏,暴露了封建社會官民之間的尖銳對立;而《河南道中書事感懷》,則描述了河南道中災荒造成的悲慘情景,“道路無人哭,青犁有夢操。乞錢中婦跽,賤賣小兒號。”反映了封建統(tǒng)治下人民的苦難,表達了作者關心民間疾苦的思想感情。
《紅杏山房詩鈔》部分詩作描寫山水風景,能自出手眼。如七言律詩《入洞庭》:“客自長江入洞庭,長江回首已冥冥。湖中之水大何許?湖上君山終古青。深夜有人觴正則,孤舟無酒酹湘靈。燈前欲續(xù)悲秋賦,又恐魚龍跋浪聽。”詩記舟入洞庭時詩人的情懷,頗有氣勢,起四句破空而來,風格淵源于崔顥、李白七律。《貴州飛云洞題壁》一首,也寫得頗為超脫。在乾、嘉詩壇袁枚詩風泛濫之時,宋湘這種詩風可謂獨樹一幟,別開境界。
從經典中感受中華文化
通過這些特色古籍的概述,我們希望能夠激發(fā)您對古籍的興趣,讓您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。每一部古籍,都是一扇通往歷史的窗,每一次閱讀,都是一次與先賢的對話。
我們誠摯邀請您關注梅州市劍英圖書館的公眾號,跟隨我們的步伐,一同探索更多古籍的秘密,讓智慧的光芒照亮您的心靈。
終審:李漢興
初審:翁利青、朱栢明
編輯:葉舒婷
供稿:梁達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