劍圖薦書
“我以前也不知道,一直以為樹都是直立著的……但現(xiàn)在明白了,它們都是用雙臂支撐著地面。你瞧那棵樹,不覺得很驚人嗎?”韓江的《素食者》中“倒立的樹”的意象讓我們重新思考一棵樹的形態(tài)。
在植樹節(jié),讓我們種下一棵樹,也走近一棵樹:觀察那些如云的樹冠、龜裂的軀干、虬結(jié)的根系……或許你會發(fā)現(xiàn):我們與一棵樹的關(guān)系遠(yuǎn)比想象中更加緊密。
1《我是人間遠(yuǎn)行客》
“但見河身平遠(yuǎn)靜穆,嘉樹四合,綠竹成林,郁郁蔥蔥,別有一種境界。”
沈從文著
古吳軒出版社
2023.04
隨散文大家沈從文的筆觸穿行山河,在湘西的沅水蓬船間觸摸人情溫度,于北平的屋宇亭閣中打撈歷史碎影。
船夫的號子藏著河流的聲響,石板路上的裂痕蜿蜒成市井的血脈。
當(dāng)漂泊成為現(xiàn)代人的常態(tài),就讓文字將流浪的心緒接引回故土。
掃碼閱讀
2《布魯克林有棵樹》
“無論種子落在何處,這種樹都會掙扎著去碰觸藍(lán)天。”
[美]貝蒂·史密斯著;梅靜譯
光明日報出版社
2023.03
知名作家貝蒂·史密斯的半自傳體長篇小說,入選新聞出版總署向青少年推薦的百種優(yōu)秀圖書之一。
“她是圖書館那些她讀過的書……后院那棵挺拔生長的樹,也是她生命的一部分。”
從一個貧民窟女孩苦樂參半的成長史中,我們領(lǐng)略一棵樹的精神,看見生命如何在匱乏中伸展其自身枝丫。
掃碼閱讀
3《瓦爾登湖》
“我到樹林中去,為的是有目的的生活,只面對生活中最本質(zhì)的要素。”
[美]亨利·戴維·梭羅著;王晉華譯
民主與建設(shè)出版社
2023.08
跟隨梭羅踏入澄澈的瓦爾登湖畔,獨處、耕種、閱讀,與自然為友,與飛鳥對話,讓思想如植物根系扎入大地,觸摸生命返璞歸真的哲思。
當(dāng)工業(yè)文明如藤蔓般纏繞世界時,梭羅的林間實踐提醒我們,真正的豐盈在于與萬物共享呼吸的節(jié)律。
喬治·艾略特稱之為“一部超凡入圣的好書”。
掃碼閱讀
4《范妮的悲傷森林》
“然而,她心里想象的是春天。樺樹葉像一枚枚銀幣,折射著陽光。”
[挪威]魯內(nèi)·克里斯琴森著;白永明譯
貴州人民出版社
2023.02
挪威文學(xué)代表人物、伯瑞格文學(xué)獎得主魯內(nèi)·克里斯琴森的代表作。
當(dāng)悲傷蔓延成林,如何救出自己?
一本溫柔、治愈的小書,關(guān)于一個人如何面對跌入谷底的漫長人生,面對生活的各種可能性。
在我們無數(shù)次跌倒的人生里,能夠給予我們善意和力量的人,正是從未向生活妥協(xié)的自己。
掃碼閱讀
5《山野尋芳:浙東草木游記》
“四處都是深深淺淺的綠,南五味子‘應(yīng)在頭頂上,綠深不知處’。”
小山,窗前著
寧波出版社
2023.11
久居樊籠里,需得返自然。
在小山、窗前兩位資深植物愛好者的領(lǐng)路下,行走浙東山野,逢一朵小花,遇一株草木,將博物作為一種生活方式,盡興體驗每一分自然力量。
游山、沐風(fēng)、尋花,與其向往,不如出發(fā),一起去山野尋芳!
掃碼閱讀
6《新美南吉童話集:去年的樹》
“‘再會,我的朋友!明年請再來唱歌給我聽吧!’樹說。”
[日]新美南吉著;
線培雁譯
古吳軒出版社
2023.05
“日本的安徒生”新美南吉的經(jīng)典童話集,《去年的樹》一篇入選人教版小學(xué)語文教材。
這位童話大師善于借由動物視角構(gòu)筑寓言世界,故事中的小動物們既保持著自然習(xí)性,又承載著對人類社會的隱喻,在童真趣味中透出哲思色彩。
掃碼閱讀
7《雪落香杉樹》
“樹洞中,這些聲音都變得細(xì)微柔和,初枝感覺自己是在萬物的心臟之中。”
[美]戴維·伽特森作;熊裕譯
中信出版集團(tuán)
2022.06
多年以后,在一樁疑是謀殺案的庭審現(xiàn)場,愛情故事里的三位主人公再次匯聚在命運的交叉點。法庭上,善與惡、愛與寬恕、公正與偏見、仁慈與冷漠緊密交織。也許公正并非利斧裁出的直線,而是像樹冠承載落雪般,以復(fù)雜枝干托住每一片墜落的真相。
小說一出版即獲福克納獎,是屈指可數(shù)的當(dāng)代文學(xué)經(jīng)典。
掃碼閱讀
8《攜驢旅行記》
“林間的風(fēng)聲是我的催眠曲。”
[英]R.L.史蒂文森著;戴子欽譯
華文出版社
2022.01
“p人”深感共鳴的旅行小書。
史蒂文森和他不太溫順的毛驢“小溫順”的法國南部悠閑之旅,將沿途美景、見聞以詼諧自然的筆觸呈現(xiàn)給我們。
在“特種兵式旅游”流行過后,不妨慢下來,讓自己在小道上悠然漫步,被一頭倔強(qiáng)的、不肯快走的毛驢或突然襲來的暴雨攪亂行程,露宿松林,擁夜空入夢。
掃碼閱讀
9《八堂自然課:大自然教給我們的生存之道》
“你呼出大樹的養(yǎng)料,大樹回敬你需要的氧氣。”
[美]蓋瑞·弗格森著;高環(huán)宇譯
中信出版集團(tuán)
2021.11
針葉樹的基因組幾乎比地球上其他任何生命的基因組都更龐大復(fù)雜,存活了幾億年的物種大云杉攜帶的遺傳物質(zhì)比人類多7倍,蜘蛛絲可以被制成人造肌腱和韌帶……
博物學(xué)家蓋瑞·弗格森帶來八堂輕松的科普課,告訴我們,在萬物共生的大自然里,人類不過是光合作用方程式下誕生的一個變量。
掃碼閱讀
從作家作品中對樹的描寫,到從樹身上獲得的關(guān)于生命的感悟,再到對萬物共生的思考,談樹就是談?wù)撐覀冏约海斫鈽洌鋵嵤窃诶斫馕覀冏约旱纳睢?/span>
那么,對你來說,生命中哪些時刻曾被一棵樹觸動?或者,哪些關(guān)于樹的文字曾深深打動了你?
- END -
終審:李漢興
初審:朱栢明
編輯:葉舒婷
來源:超星移動圖書館